永續環境

氣候變遷因應與調適TCFD

大毅科技自2023年開始導入TCFD準則,依照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FSB)揭露氣候相關財務資訊,將每年持續依氣候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和關鍵指標等四大TCFD核心元素推動氣候變遷管理與揭露。

氣候治理架構圖
氣候治理

大毅科技於2022 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公司的永續發展治理,協助公司判斷氣候變遷對於未來的市場機會與公司營運的影響,探討議題的規模與影響、頻率( 密集度),以及公司將如何因應可能發生的風險,並採取適當的減緩與調適措施。每季永續發展委員會向董事報告氣候變遷的管理進展,包括重要趨勢、關鍵數據、揭露成效與外部評鑑結果,以及節能減碳預算之整體執行成效,並且由董事會督導企業永續管理策略及作為。

策略

從公司營運、未來市場情勢的角度出發,評估TCFD指引所提出的17項氣候變遷相關的風險與20項氣候變遷相關機會,並依照這些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急迫性」( 短期、中長期) 進行討論;短期為1-3 年,中長期為3-10 年,並進一步擬定減緩與調適策略,響應SDG 13 氣候行動的目標。

風險管理

永續發展委員會是大毅科技風險管理權責單位,整合並管理可能影響營運的潛在風險,包括營運、財務、作業、環境風險等。

風險管理流程
氣候風險辨識結果
氣候風險評估
氣候變遷的機會識別
氣候相關機會評估
氣候變遷對大毅科技的影響

我們在充分評估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之後,優先管理轉型風險相關議題,包括更換設備,投入再生能源方案並採用更高效率的建築物等;上述的管理行動將影響公司在短期的財務投入與支出。我們將在充分評估投入成本與效益之後,進而改善中長期的策略與行動方案。

情境模擬策略
為了進一步評估組織韌性,考量以下情境來評估可能的減碳策略:
  • 維持現況(BAU)的路徑:表示沒有積極的減碳作為,僅以每年低於減1%碳排為目標,在此情境下雖然低碳轉型之風險不顯著,但會面臨立即性之實體風險如極端氣候對營運影響以及長期因溫升造成海平面上升等實體風險的影響,此情境下須強化組織之調適策略。
  • 符合國家自主減碳目標:依據環境部所提出之2030年減排28%+/-2%的全產業減碳目標,以及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訂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此情境下具有中度的低碳轉型風險,以及中低度的實體風險。
  • 符合全球溫升不超過1.5℃路徑(最為積極的減碳目標):此情境表示2030年減排50%,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此情境下必須加速及強化減碳策略之實施,否則組織將承受高度的低碳轉型風險,在此情境下組織之實體風險較不顯著。不同情境下之減碳目標與路徑如氣候專章所述。

透過以上三種情境分別需要投入的財務成本與效益進行評估;並參考IPCC報告、環境部提出之淨零目標等進行投入成本的調整。
評估之後,先以符合國家自主減碳目標,亦即環境部最新公告的2030 年減碳目標-28% 為主進行減碳規劃。


指標與目標

設定2021年為基準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於2024 年擴大類別3及4的排放量,納入原物料與運輸等類別,並將依照盤查結果進行分析與管理。

指標 2025年
減量目標
(相較2021基準年)
2030年
減量目標
(相較2021基準年)
溫室氣體排放
類別一、二減量
13% 28%

因應氣候相關風險之轉型計畫
減碳目標:2030年(相較基準年2021年)減少碳排量28%
預防/減緩行動:
  • 2024年與台達電進行以大帶小低碳轉型計畫,更換冰水主機1台及立式箱型冷氣20台,預估節能效益1,019,006KWH,一年內可省下將近400萬元電費
  • 2025年將投資建置太陽能光電600KW,估算每年可發綠電約55-60萬度,降低外購電力用量
  • 2025年3月與台電合作實施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 DR),以抑低尖峰負載達到穩定電力供需平衡,啟動廠內發電機降低外購電力用量,支援電網,更提升企業形象、支持ESG發展

管理系統與內外部稽核
  • 依照ISO 14001 進行環境系統審查
  • 實施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專案,並取得外部查證
  • 2024/12進行ISO 50001內部稽核,預計於2025取證
  • 環境管理審查(1次/年)
  • 各廠開會(不定期)
  • 公司內部環境管理系統稽核(1次/年)
  • 外部驗證查核環境管理系統稽核(1次/年)